如今,行進在章丘1719平方公里的沃野之上,黃河沿岸的麥田豐收在望,中部平原的村莊美麗宜居,南部山區的田野綠意盎然,百萬章丘人民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正譜就一曲全域鄉村振興的華彩樂章……章丘始終牢記囑托、踔厲奮發,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搶抓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綜合實力節節攀升、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態環境更加靚麗、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章丘先后獲得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先進縣、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先進區、工業十強縣等榮譽,在2021年濟南市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考核中位列“一等”。
這是思想的力量,也是實踐的力量。2018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章丘三澗溪村視察。四年來,在省市堅強領導下,章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闖敢創、善作善成,高擎如椽巨筆,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從一枝獨秀到十里芬芳 三澗溪村示范帶動效應顯著
6月13日晚,“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走進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系列活動舉行。借力電視劇《三泉溪暖》在央視一套熱播,一起回望章丘擦亮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創新名片的生動實踐,一起展望推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美好明天,共同交流“牢記囑托、砥礪前行”的奮斗歷程,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關心與關懷,化作砥礪前行的動力;信念與信心,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源泉。4年過去了,三澗溪村變化很大,村黨組織已經從4年前的黨總支升格為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共有145名黨員,黨組織覆蓋到全村產業鏈等各個層面。
如今,村里已經從種植養殖為主向農業、工業、文化旅游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邁進,還輻射帶動周邊10個村莊,共同打造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村里實行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成立了物流、商貿、美食街、旅游、民宿等多個合作社,2021年村集體年收入達到829萬元,人均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家家戶戶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鄉親們的口袋鼓起來了,腦袋也富起來了。作為山東省百名基層黨組織書記宣講團團長,我經常用群眾聽得懂、愿意聽、生動通俗的形式,到各地宣講黨的方針政策700多場,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遠、更廣、更深入。”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說,村里經常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深入人心,出彩人家、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數量越來越多,鄉風文明不斷煥發出新氣象。村里設立了村民議事廳,在村干部和村民之間架起了新橋梁,通過“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完善了村級治理體系,提高了村級治理能力,全村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目前,三澗溪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示范村,高淑貞也被授予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山東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以三澗溪村的故事為原型拍攝的電視劇《三泉溪暖》,在央視綜合頻道晚上黃金時間熱播,正是三澗溪村這些年發展歷程的見證。
而在章丘區官莊街道轄區內,有一個占地16700畝的泉城百花園田園綜合體,緊鄰三澗溪村,涉及吳家村、朱家峪村、徐家村、養軍店村和朱家峪AAAA級旅游景區,具備先天的發展優勢。
“我們堅持黨建引領,以花海景觀和鄉村風貌為依托,以‘一核引領、一廊串聯、三園聯動、三區互補’為空間格局,以‘泉城百花園,錦繡始盛開’為總體理念,以現代農業轉型、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帶動山區村莊聯動發展為目標,打造一處集花卉苗木種植、培育、交易、加工以及觀光、休閑為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體。”園區負責人景華說,園區內突出“每天園藝”“魯此有貨”“草莓樂園”等創意項目,打造南部山區特色優質農產品展銷平臺,提高附加值,很受歡迎。僅花木產業融合項目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預計在10700萬元,可帶動6000多人就業,解決周邊20個村近2萬畝三類農田增收2000萬元,對周邊及山區農民致富起到了引領作用。
振興花開,十里芬芳。4年來,三澗溪村黨建引領的示范帶動效應演繹著從一枝獨秀到十里芬芳的繁榮景象,群眾生活不斷走向富裕,美好生活的前景更加清晰可見。
從脫貧攻堅到全域振興“三變”改革力爭讓群眾實現共同富裕
鄉村振興,總是在力量的匯聚中照進現實,綻放光彩。
地處山區的章丘區文祖街道鵓鴿崖村,曾是濟南市級貧困村,人均耕地不到半畝,370多戶中有五分之一是貧困戶。2021年,村里成立集體經濟、土地、勞務、旅游、置業五大股份合作社,整合集體土地建起養鴿大棚,承包給大戶使用;盤活占地十畝的閑置小學,引進企業發展中草藥種植和加工,北京、上海等外地客商慕名前來采購。
曾經,章丘有鵓鴿崖村這樣的濟南市級貧困村160個。近年來,通過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24個,160個貧困村、1.7萬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如期實現脫貧,黃河灘區21個村、3300戶群眾完成脫貧遷建,章丘榮膺全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先進區。
接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共同富裕,是擺在“三農”工作面前的重大課題。章丘把全域推進農村“三變”改革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和“突破口”,讓農村沉睡的集體資產活起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
喚醒“沉睡資源”,實現資源變資產。為破解農村資源閑置、利用率不高的問題,章丘通過五大合作社的股份制運作,將集體土地、林地、灘涂、水域等資源性資產和房屋、建設用地(物)、基礎設施等經營性資產的使用權,評估折價變為資產,通過一定形式入股,取得股份權利,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讓這些碎片化的資源得到開發和利用。
整合項目資金,實現資金變股金。章丘將分散扶持農村集體、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財政補助資金進行整合,或將投入到農村形成的固定資產項目、投入到經營主體形成的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獲得股權收益。
找準增收項目,實現農民變股東。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自愿將個人的資源、資產、資金、技術等,通過協商或評估折價后,以投資人身份入股,讓農民成為產業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參與者和受益人。
章丘“三變”改革實現了“活農村資源、促集體增收、富農民口袋”的目標,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推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檔升級。農民和村集體“雙增收”,改革之花結出富民強村碩果。2021年,50多個村實現股東分紅2000多萬元,并解決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2.3萬余人,受益群眾4.2萬余人。2021年底,章丘532個村的村集體年收入均達到20萬元以上,集體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占到58.8%。今年底,村集體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將達到80%,初步實現“百花齊放”。
點上開花,面上布局。章丘實施“1226”固本強基工程,圍繞基層黨建“全域提質”這個目標,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和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兩條主線,統籌基層基礎、創新突破,聚焦問題弱項,在補齊短板上攻堅;聚焦基層基礎,在優化要素上攻堅;聚焦新興領域,在嚴密體系上攻堅;聚焦鄉村振興,在蓄勢加力上攻堅;聚焦工業強區,在賦能發展上攻堅;聚焦創新創優,在以點帶面上攻堅,以高質量黨建賦能濟東強區發展。
鄉村振興,筑夢于田野中,奮斗于山河間,一個個生態秀美、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漸次綻放。如今,點上樣板豐富多彩,創建各級各類示范樣板村莊233個;線上亮點精彩紛呈,建設花樣垛莊、詩畫文祖、繡江古韻、繽紛繡惠、瓜果飄香、齊魯古道等6條精品線,總面積達200余平方公里;面上示范帶動明顯,北部打造黃河岸邊生態保護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基地,中部打造國家級章丘大蔥田園綜合體、省級“三澗溪”、市級“繡江風韻·東城畫廊”、區級“水鄉白云”四大片區,南部依托齊魯古道·文旅走廊,發展鄉村游、康養游、研學游,打造章丘文旅金字招牌,打造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集中推進區,形成全域全景化發展空間格局。
鄉村振興的故事,溫暖而有力,彰顯并擦亮著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創新名片的成色。
從文明創建到文明實踐 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田
鄉村振興,既要有筋骨肉,也要有精氣神。
“移風易俗我示范:勤儉不浪費、簡約紅白喜、低碳伴生活、保護大自然;家風家教我示范:傳承好家風、家和萬事興、關愛老與幼、守望睦鄉鄰……”在雙山街道新世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文明有“章”新十條廣泛傳播,說的人酣暢淋漓,聽的人點頭稱是,進一步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章丘牢記囑托,加強村規民約建設,倡導移風易俗,引導群眾抵制陳規陋習,倡樹勤儉節約的文明新風,提倡孝老愛親、勤勞守法等傳統美德,在600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舉辦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的活動已經成為常態。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既是政治工程、戰略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章丘以濟南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契機,加強文明實踐陣地“五有”、志愿服務“五為”、社會力量整合“五聚”,推動資源整合、體制機制、服務群眾“三到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習新知識,享受新時代發展的福利。目前,高標準建成1處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8處街鎮文明實踐所,532個村級文明實踐站,61個社區實踐點,26個文明實踐基地。
以“提升城市軟實力創建文明典范城”為主題,抓好出彩村莊、出彩街鎮、出彩家庭等20類系列創評活動,推動全員全域全程全效全責創建,全面提升城鄉面貌高顏值、城市形象高氣質、市民生活高品質、社會風尚高品位、干部群眾高素質。深化文明家庭創建,開展書香家庭、廉潔家庭、綠色家庭等各具特色的創建活動。推進文明有“章”新十條深入人心、落地踐行,倡導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厚道齊魯地·美德山東人”章丘樣板,目前區級以上文明村覆蓋率達到86%,今年底區級及以上文明達標村覆蓋率將達95%以上,市級以上文明達標村覆蓋率將達50%以上,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展現鄉村文明新氣象。
只有點燃時代的精神燈塔,才能照亮鄉村的前行道路。章丘以文明創建促進文明實踐,讓一股股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田。
聚焦鄉風民風,打造百姓精神家園,章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群眾,打造“方桌會”“知新話”“理論之聲”“書記大講堂”“書記直播間”“四點半課堂”“頭雁領航論壇”“青年說”等理論宣講品牌,通過“理論+故事”“理論+文藝”“理論+網絡”等形式,讓理論宣講接地氣、揚正氣、冒熱氣、聚人氣。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章丘堅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農民擺在突出位置,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化愛德、誠德、孝德、仁德“四德工程”,深入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感動章丘先模人物等評選活動,讓好人好報、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更加充盈。
硬實力讓城市強大,軟實力讓城市偉大,鄉村也是如此。章丘充分挖掘特色地域文化,打造以闖關東文化、鐵匠文化、儒商文化為支撐的“中國龍山 泉韻章丘”城市區域品牌體系。持續推進文藝“六百”工程,以《三泉溪暖》等精品力作為引領,繁榮文藝創作。依托鎮街、村兩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常態化開展“戲曲進鄉村”“一村一場戲”活動。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強智慧文化館、圖書館、“智慧廣電”建設,構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建設“書香章丘·全民閱讀”24小時自助圖書館項目,探索推進“泉城文化驛站”建設,擦亮“書香章丘”全民閱讀品牌。健全挖掘保護、研究闡釋、宣傳教育、實踐養成、文旅融合五方面推進體系,打造全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標桿……章丘,正推動先進文化走進群眾的日常生活,提升文化軟實力,讓鄉風文明持續煥發新氣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所有的收獲,都是踏踏實實、努力奮斗的汗水所澆灌出來的。正是因為有眾多這樣的榜樣引領,才培育了昂揚向上、正氣充盈的文明新風,背后是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走在前。章丘將牢記囑托,踔厲奮發,把握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強省會戰略、省會城市群一體化、濟淄同城化、東強、南美等機遇,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濟東強區、爭當省會創新發展龍頭總目標,突出工業強區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打造熱度高的科創新城、產業強的智造高地、環境美的生態綠城、品牌靚的文旅名城、幸福滿的康養福地,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